
我國自古便有節慶里觀賞彩燈的習俗,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。說到**傳統性和地方特色的燈會,開封彩燈可謂一絕。在開封燈會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!≡,家人團圓,在裝扮的喜慶吉祥、溫馨浪漫的家中一起賞圓月、做燈籠、挑燈籠、猜燈謎,期盼新的一年鴻運當頭、吉祥如意,歡歡喜喜過元宵。街道彩燈裝扮艷麗,大紅燈籠高高掛。燈籠,又稱燈彩,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。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,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,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,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。隨著現在的發展帶明火的燈籠越來越少了,一般都是點燈或者LED之類的光源。既方便也安全。

新中國成立后,彩燈藝術得到了更大的發展,特別是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,彩燈藝術更是花樣翻新,奇招頻出,傳統的制燈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,將電子、建筑、機械、遙控、聲學、光導纖維等新技術、新工藝用于彩燈的設計制作,把形、色、光、聲、動相結合,思想性、知識性、趣味性、藝術性相統一,開封燈會這門古老的藝術更加絢麗多彩。
彩燈不僅是過年、節慶活動的需要,它也成為城市建設、美化、亮光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,并且以彩燈的形式,可以短、平、快、不斷更新、變化,作為文化的消費,始終遵循一種歸律,永遠在追求變化,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的精神文化審美需要。
隨著燈會的發展,以后的燈會遵循傳統文化,在傳統中追求時尚,在時尚中打造完美,主題更加鮮明,內容更為豐富,在表現形式上,推陳出新,除了傳統的形色聲光動以外,再制作上與現代展示、展演、展銷巧妙的結合,營造出視覺全新,觀念全新的新燈會。

冀公網安備 13053202000258號
版權所有:河北省炫妙燈彩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邢臺市網商軟件開發有限公司